2025年10月24日至25日,由贵州省史学会、贵州师范学院主办,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贵州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史学会学术年会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原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覃爱华,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丁凤鸣,凯里学院副校长、贵州省史学会副会长李斌,贵州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贵森,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茂林、陈奇等历史学领域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领导应邀出席会议。贵州师范学院校长王蜀黔、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真波、校长助理刘海江等出席会议。本次年会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历史学教育与研究的青年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共计200余人。
王蜀黔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精神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和智慧。深入研究和阐释遵义会议精神,总结我们党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贵州省史学会理事单位,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历史学科建设发展,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推动史学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建成的贵州教育史馆,是省内高校唯一一所展示贵州师道文化的展馆。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毕节段)重点项目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红色资源调查、保护与研究;构建“马院+书院、教学+科研、德育+智育”育人体系,发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助推“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党史教育中的红色档案——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等文章,将红色遗迹转化为“红色课堂”,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中国史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李斌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力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强调,史学会要充分发挥历史认知、价值引领、实践育人作用,精准挖掘契合时代发展的研究主题,主动回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新视角开创贵州史学研究新局面,在深挖贵州深厚历史底蕴中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要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团结全省史学工作者,凝聚研究合力,为贵州历史研究事业创新发展、助力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丁凤鸣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重要原则。而党史研究是理解全会精神的重要钥匙,要将党史研究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挖“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解读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智慧,推动党史研究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合。他提出,要立足地方实践,将党史研究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通过高质量研究成果,把历史经验转化为贯彻全会部署的实践动力,助力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历史共识与奋进力量。
覃爱华以《从黔北到陕北——遵义会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关键基石》为题发表主旨报告,聚焦遵义会议对党的影响,阐述了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凝聚力量,为后续领导全国抗战、成为中流砥柱筑牢关键基石,清晰呈现了从遵义会议到党引领抗战的逻辑关联。丁凤鸣以《从“第二个结合”看遵义会议》为题发表主旨报告,指出遵义会议在生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同时,也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揭示了从遵义会议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魂”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从“两个结合”中走出的“中国特色”便具有了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贺菊莲以《论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发表主旨报告,论述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阐述了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要地位。马强以《关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为题发表主旨报告,聚焦四大核心问题,深化了对红军长征史研究的历史价值与当代认知意义的认识,分析了长征对沿途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文化交融、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使长征史研究更具立体性与现实指导力。伍小涛以《中共党史及贵州党史研究的现状及前瞻》为题作主旨报告,聚焦党史各时期重大课题,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使党史研究更好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刘顺强以《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历史逻辑》为题作主旨报告,阐述了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正经历的三重危机,阐明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路线,扭转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建设的负面态势,重塑了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
与会代表分五组围绕“遵义会议与红色文化专题”“四大文化工程建设研究专题”“西南区域史及经济史研究专题”“地方思想文化史及教育史专题”“中外专题史及其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深挖贵州深厚历史底蕴,立足“四大文化工程”构建贵州特色史学,进一步深化贵州党史、教育史、区域史、多彩贵州文化等研究,积极探索贵州史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路径,谱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贵州篇章。
闭幕式上,各小组分别汇报了交流研讨情况,大会为会议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陈真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与会代表聚焦“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非常难能可贵。他表示,贵州师范学院将继续发挥好贵州省史学会理事单位的重要作用,以深化党史、长征史等领域研究为核心,主动联动省内外史学研究力量,整合校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学校将依托学科优势,把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开设专题课程、举办学术论坛、开展红色研学等活动,推动历史知识普及与价值引领,为贵州省史学研究发展、红色文化传承及新时代人才培养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图/宣传部 文/周昌霖 一审/罗彬彬 二审/王维江 三审/杨成友

丁凤鸣讲话

王蜀黔致辞

李斌致辞

陈真波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覃爱华作主旨报告

贺菊莲作主旨报告

马强作主旨报告

伍小涛作主旨报告

刘顺强作主旨报告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