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党委宣传部2021年4月23日文件,我院教工于2021年5月7日在“人民网+”客户端回看了4月24日录播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党史思政课的教学视频。
同上一堂党史思政课是“‘四史’思政大课”的第一堂课,由赵朝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何畏(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三位专家主讲。
党史思政大课从一个问题开始,即“你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从受访大学生的答案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和平安全、生活富裕并逐步走向强大的国家,而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百年来党的坚强、正确、有力的领导。
赵朝峰教授的讲授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他从两个方面向大家讲授和呈现:一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的辉煌成就及启示。赵朝峰教授的党史教学,图文并茂、引经据典、数据充分,有力地呈现了百年大党解决的千年难题,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卢勇老师党史思政课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卢勇老师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开始,将“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过程作了大致了解。接下来,卢勇老师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从四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进行了精彩分享: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何畏老师党史课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与传承的百年历程》,她从毛主席的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开始,从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演绎出的伟大革命精神精彩地呈现给大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蕴含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品质与豪迈情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则诞生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又谱写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广大教工通过回看视频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不断汲取智慧的力量,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与信心,聚焦新时代的新要求,为实现“四有师院”和党的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文/王维江 图/王维江 审核 /薛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