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5月9日“思师小马”宣讲团第八分队在息烽县石硐中学七年级二班开展了第三次宣讲,主讲人为罗悦翎。此次宣讲旨在介绍文化自信的提出,概念以及重要性,让学生感悟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宣讲开始,主讲人罗悦翎通过展示本次宣讲主题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文化自信?什么是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在同学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使学生了解文化自信及优秀传统文化。
宣讲过程中,通过讲述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与学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分类,启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青少年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少年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少年自觉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青少年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区分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需要做好前期知识的积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青少年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基于正确的价值观,找到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第三,青少年要善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搭建大舞台,传播中华文化魅力,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切忌浅显、低俗内容的传播。
通过此次宣讲,使七(二)班全体学生对文化自信及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只有青少年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正确把握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文、图/罗悦翎 审核/杨成友

宣讲现场一

宣讲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