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思政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聆听党员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鸿鹄志远”团队走访老党员活动纪实

   时间:2025年07月16日 22:04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2025年7月14日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鸿鹄志远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在鑫旺社区第一书记简竹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走访老党员活动。队员们先后走访老党员郭存福、陈永达,通过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入党历程与奋斗故事,深入触摸红色历史的温度。

服务队首先走访了老党员郭存福。郭存福同志1979年参军、1983年退伍,在部队的锤炼中坚定理想信念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还曾担任村干部。谈及基层工作经验,郭存福反复强调“要有群众,群众基础是开展工作的根”。他回忆,当年社区修路需占用居民房前土地,他坚持逐户上门讲道理、做协商,用耐心化解矛盾;为落实政策,他曾协助乡政府修了二三十里路,往返奔波毫无怨言。“农村工作中,思想和行动都要先进,要主动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他还勉励广大青年:“青年学生前途远大,领悟能力强,要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觉悟,日后为人民、社会、国家多做贡献。”郭存福同志朴实的话语中,老党员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7月15日,鸿鹄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访了老党员陈永达。陈永达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的亲历者,曾以第二梯队成员身份参与物资运输的他,用朴实的话语将大家带回那段烽火岁月。“在43度高温的猫耳洞里,我们一边与敌军周旋,一边忍受极端环境——衣衫被汗水浸出盐渍,不少战友因湿热得烂裆病,疗伤时只能忍痛撕烂裤子。”“放下自己的尊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战士们在国家尊严面前对个人得失的全然超脱。当提及“960位战友永远留在了老山”时,他哽咽的声音里藏着穿越数十年的思念,也让大家对“牺牲”有了更沉重的理解。2009年,陈永达光荣中国共产党,将战场上的忠诚延续到基层服务中。交流尾声,他特别嘱托队员们:“大学生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同时推荐大家聆听老山战役歌曲《我爱老山兰》,希望青年一代能在旋律中读懂英雄赤诚,传承“宁舍此生,不失寸土”的信念。

简竹书记在活动总结中表示,老党员独特经历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他们用一生践行初心故事,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队员们也纷纷表示,此次走访让自己对党的历史和党员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将以老党员为标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奋斗中践行青春使命。

/邓洋洋 王银瀛  /杨小云  一审/马业勤  二审/王维江   三审/杨成友

访郭存福老党员

访老党员陈永达



上一条:“思政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暖心慰问空巢老人 真情传递时代温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鸿鹄志远”实践队开展实践活动
下一条:“思政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春力量助力保洁——马克思主义学院“鸿鹄志远”团队参与鑫旺社区街道清扫工作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