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赵利平 苏致龙)“我们村的农产品,品质好,就是销路不畅……”这是贵州师范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贫困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而“校农结合”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校+农”精准扶贫新模式。
自2017年以来,贵州师范学院全力推进“校农结合”工作,让贫困户种植的绿色农产品直接供给学校食堂,减少中间环节,不仅节约流通成本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能让校园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收效明显。“但如何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贫困户脱贫”,这也是贵州师范学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印江自治县鹅岭关村贫困户养殖的乌骨鸡和绿壳蛋,到了贵州师范学院
经过精心准备,4月3日清早,一辆来自印江自治县鹅岭关村的“扶贫农产品直通车”,将贫困户养殖的的乌骨鸡和绿壳蛋送到贵州师范学院,在该校“校农结合直销点”举办农产品校园现场爱心销售活动,解决贫困户销路难题。
山林散养的乌骨鸡,营养价值更高的绿壳鸡蛋“分外新鲜”,活鸡采用规范化生产流程,经过严格的检测后,全程标准化包装、冷冻、配送,既保证了食材的安全健康,又美味可口。在销售现场,印江鹅岭关村支书田军耐心地介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贵州师范学院校领导带头购买、现场指导,教职工的购买热情高涨。短短一个上午时间,销售乌骨鸡385只,绿壳蛋8280枚,销售额达27265元,扶贫成效显著。
“没想到我们的‘土货’这么受欢迎,这次销售活动,学校给村里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种养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鹅岭关村村主任田井红如是说。
前来购买农产品的教职工纷纷表示,扶贫工作以农产品现场销售的方式开展,形式新颖,帮扶效果好,教职工在购买到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为扶贫工作出一份力,真正实现了合作双赢。
贵州师范学院教职工的购买热情高涨
在销售现场,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表示,该校从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两个方面入手,认真落实贵州省“春风行动”。一方面是“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扶贫来提高贫困户的脱贫毅力,另一方面是通过产业帮扶,拓宽销路,使贫困户在短期内收入有增长。他说,“下一步学校将开展更多可持续的扶贫帮扶措施,助力贫困村摘帽脱贫,这也是高校应尽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为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贵州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和鹅岭关村支两委决定利用好村支书田军的无抗养殖技术和脱贫产业基金50万元,新建集体万羽养鸡场,驻村队员唐凯带领村干部到贵阳三桥考察养鸡机械化设备。经过5个月的奋战,养鸡场终于在2017年12月把第一批6000羽乌骨鸡鸡苗顺利上栏,2018年3月底首批乌骨鸡公鸡就可以上市了,母鸡也开始产绿壳蛋。事实证明,在峨岭关村大力发展绿色养殖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条好出路,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