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从邹碧华现象反思政府的核心价值观引导

   时间:2015年06月12日 15:35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没有政府组织,没有夸大宣传,邹碧华的去世,引起网上网下一片哀思,微博上,不断有法官、律师、记者群体的痛惜、崇敬刷屏。在二元情绪对立较为普遍、官方典型宣传纷纷被贴上负面标签的舆论环境下,一名官员能获得如此广泛认同,获得知识分子群体的深深缅怀,实属少见。

何以如此?学养深厚的他没有“官味儿”,是个不折不扣的学者型官员。他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凭借自身出色表现获得组织认可,成为上海高院副院长,作为上海市杰出青年,被选派到美国访问历练,他的事迹一以贯之,一路都在感染着他人。不同的人在邹碧华的事迹所鼓舞。体制外的人,看到了真实可信的事迹,弘扬了党员干部正气,树立了正能量。体制内的人,看到了任人唯贤、锐意进取,见贤欲思齐。这样一个人,怎能不得到广泛认同、群体缅怀?

人无完人,先进人物也会有脆弱的一面。如若硬要把一个先进人物描绘成十全十美、甚至不近人情的完人,这样的典型可能很难走进群众的心里,甚至引起反感。本来,一些典型其真实事迹和道德情操着实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但由于刻意拔高,加上事迹中的一些逻辑硬伤,导致真的先进做假了,人们不信;或者信了,却不认同其价值路径。邹碧华的事迹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从中可以读懂良知,体会真诚,感受激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那些每天为我们提供食品和饮料的,不是面包师、酿酒师和农场主的恩惠,而是他们的自利。”党员干部固然要有高尚的道德情况,但很多人也都是有生活压力、为稻粱谋的普通人,价值观引导,既要高于生活,也要基于生活,基于人性。对先进的宣传,要客观可信,传播方式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劳民伤财。在柴静之前,有很多更有深度、更专业的雾霾调查和报道,但只有她的调查获得了如此显著的传播效果,因之把内容、发布时机、情感切入的度掌握得桥到好处,这是本事和智慧。政府部门的价值观引导也要更接地气、更现代化一些。

当然,进一步树立更加良好的用人导向,贤者上,能者下,这才是最好的核心价值观引导

(作者:高佩 转自:中国文明网)

上一条:刘云山: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要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的职责使命
下一条:为人民做学问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