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从“三量”看“三力” ——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时间:2019年12月04日 10:31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35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在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也在加快积聚,传统工业产业在技改中焕发生机,山地特色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快速成长,旅游、物流等产业也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迅猛发展。

“存量”焕新添动力

近年来,说起传统产业,说到产能过剩,甚至环保问题,很难避开混凝土。在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曾自带“脏、笨、粗”标签的混凝土制造,被“搬上了云端”:

通过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对原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综合集成应用,3条生产线的用工量从18人减至3人,订单和生产可在线动态对接,厂界粉尘、噪声及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环境数据也实现了实时监测。

以智赋能、以智增效。董事长倪文勇算了一笔账,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公司产品研发周期、不良品率、人工成本、交易成本均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提升了10%左右。兴达兴被列入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高成长性企业,是贵州传统产业借助大数据转型升级中的一个典型。

为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贵州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行动。按照计划,贵州将在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到2022年,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贵州省纳入“千企改造”工程的企业在5000户左右。新技术让传统动能焕发新生机,也为贵州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提供了强劲动力。贵州省工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排名全国前列。

“企业效益改善,动能转换加快。”贵州省工信厅副厅长敖鸿说,随着“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深入推进,贵州工业高端化步子更快了,绿色化底色也更亮了。

“增量”趋优增活力

“以前种玉米,只能收三百多斤,卖个三百多块钱。今年换成了辣椒,年产一千来斤不成问题,能卖四五千元,这差别太大了。”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镰刀湾村村民刘中华激动地说。

近年来,贵州省以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镰刀湾村通过党总支带动、合作社组织、全村群众参与的方式,种植了2400亩特色经果林、2100亩矮秆经济作物、5000亩茶叶育苗,村民生产正在从“有粮吃”到“有钱赚”转变。

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龙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居全国第2位。在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下,全省种植业增加值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长8.4%,取得了201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截至11月底,全省蔬菜(不包含辣椒、食用菌)产值超过640亿元,带动近50万贫困人口增收。

“在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转型势在必行。”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告诉记者,该市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仅带动了21万贫困群众脱贫,曾处于崩溃边缘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根本好转。

“流量”加成显潜力

打开前三季度“成绩单”,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贵州多项指标不降反增:接待入黔游客2.5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28.3%;公路、水上、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速均高于上半年。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汪文学介绍,国庆期间,贵州各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基本饱和。在纳入监测的景区中,有60家景区自驾游客占比达到65%以上。汪文学认为,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为贵州旅游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人流量、货流量快速增长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流量”加成的背后是交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畅通: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近7000公里高速公路连通全省88个县(区、市),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全面完成,惠及群众1200万人。

“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历史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也在加快积累。”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认为,贵州交通物流条件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平原”正给人们的时空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全省经济运行效率带来深刻变革。(潘德鑫 杨欣)

(责编:罗彬月(实习)、陈康清)


上一条:从习近平“下团组”看“中国之治”新篇章
下一条: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