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雀现场教学基地的话剧《种树风波》余音未散,情景剧《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守》灯光渐隐,一阵清脆欢快的竹板声在报告厅骤然响起。2025年7月16日夜,贵州师范学院“黔行海雀·筑梦新程”宣讲团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的嘱托巧妙编织进海雀村特有的情景教学链条,为150余名村支书与青年献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快板思政课。
沉浸情景:理论嫁接乡土根脉
依托海雀教学基地厚重的生态脱贫资源,宣讲团以文朝荣老支书“背土种树”的青山史诗为轴,让政策宣讲与基地情景剧同频共振。“竹板一打响当当,表表支书文朝荣!”齐琦的铿锵开场,瞬间激活了观众心中话剧中老支书的形象。随着竹板翻飞,新华社报道里“石崖背土”的艰辛、龙婷唱段中“油灯研技术”的智慧、张敏演绎的“病中摸树干”的坚守,将基地陈列的奋斗史化作跃动的音符。当“碳汇卖气”“民宿分红”的惠民新策融入轻快节拍,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促共富”的理念,已从展馆的图文跃入学员心田。“这快板打进了生活缝里!”赫章县龙科社区支书王威感慨,“老支书的故事刚看完,新政策就接上了茬,解渴!”
夜校星火:照亮振兴知行之路
作为贵州省乡村振兴青年夜校的重要阵地,海雀村的灯火今夜格外明亮。宣讲团紧扣夜校“政策到家”的核心使命,将快板课堂化为教学的鲜活延伸。那些竹板敲出的“碳汇经济”“生态红利”,正是学员引导村民探索的致富课题;文朝荣“一棵树唤醒万重山”的精神火炬,更与培育“乡土先锋”的目标深度交融。“乡村振兴如种树,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宣讲成员谢宜均感叹。当村支书们带着快板传递的“党建领航”“两山转化”新思考回到各自岗位,便是无数颗星火撒向黔山贵水。
松涛新语:初心灯火永相传
夜色渐浓,基地窗外的松林涛声阵阵,仿佛应和着报告厅内未歇的讨论声。这场根植于情景教学、链接着实践的创新宣讲,恰如乌蒙山麓的清风:它让党的理论褪去文件笔墨,带着泥土气息渗入心扉,将文朝荣精神从历史展陈中唤醒,化作新时代“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当竹板的余韵融入海雀的松风,乡村振兴的星火,正在这情景交融的课堂里拔节生长。
图/陈鹏辉 文/谢宜均 一审/李佩桓 二审/王维江 三审/杨成友

情景剧一

情景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