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发展大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2班通过腾讯会议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刘佳富老师、李云平老师及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同学参会。
刘佳富老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为题,从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活、互相吸纳的人口联系、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刘佳富老师指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保障。而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学生代表万发丁同学向我们介绍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我国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各民族应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同学们针对为什么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等五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发言。
李云平老师总结中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既包括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淀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铸就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认同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命力之源,不断焕发出的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向更高层次发展。希望各位同学今后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此次班会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根源与铸牢的重要性。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科学的认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益匪浅。
文/黄钰婷 图/王猛 审核/杨成友

刘佳富老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为题进行讲解

同学进行主旨交流发言

同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