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贵州日报》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樊凌伊理论文章《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教师》

   时间:2022年06月09日 20:41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6月8日,《贵州日报》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樊凌伊理论文章《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教师》,详情如下:

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教师

樊凌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上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让他们扎根农村,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4月中旬,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师计划”聚焦教育这一关键因素,从源头上改善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质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师范院校要系统谋划“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长效机制,培养下得去用得了的优秀人才,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注重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服务乡村振兴的“内驱力”

家国情怀、教育情怀是教师最基本的初心,必须培养学生热爱国家与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优师计划”师范生自觉在坚定信仰中诠释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在砥砺奋斗中扛起爱国主义的责任担当,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不竭思想源泉。培育“优师计划”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情怀,引导他们要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诠释使命担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联系实际,推动师范生思想大解放与能力大提升。强化“优师计划”师范生的乡土情怀,高校提供与打造多渠道的乡村连通模式,使其能够深切理解乡村教育的复杂性,将自己的职业规划融入乡村发展矩阵中,帮助他们提早进入角色并扎根到乡村教育的伟大事业中。

坚持多元协同培养,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

构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共同体,形成人才多元化协同培养模式。以高校为主体,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共同担负师范生培养责任,针对学生情况进行精准辅导,形成一支能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核心力量。一方面,采取开放式双导师聘用办法,制定有效措施强化导师指导的针对性,以高质量培育支撑高质量“优师计划”师范生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联合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整合各渠道优质导师资源,为每位师范生选配实践导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多元化协同培养精准辅导“优师计划”师范生,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培育搭准时代脉搏与面向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激活并保障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力量,共同努力交出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优秀答卷。

全面提升能力素养,锻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真本领”

作为“优师计划”师范生要升级基本功,成为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源动力。积极搭建培养平台,邀请农村中小学校长及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共同研讨并形成最佳培养方案,打造最优乡村教师队伍。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打通教育发展壁垒,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提供专项信息技术课程,与时俱进地打通乡村教师发展时空壁垒,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广大乡村,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高校开放教学与科研团队,使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得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综合能力。让“优师计划”师范生成长为有理想、有责任、能创新、能研究的新时代优秀教师,用智力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




上一条:《贵州日报》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佳富理论文章《学习百年党史 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条:媒体聚焦 | 贵州日报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兴飞老师理论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永葆生机活力》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