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贵州日报》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薛璞理论文章《自觉扛起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

   时间:2022年09月18日 20:46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914日,《贵州日报》发表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薛璞理论文章《自觉扛起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详情如下:

自觉扛起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 薛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我们要自觉扛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文化传承中培育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思想价值、信念价值,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精神血脉,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我们自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在文化创新中高举思想旗帜。百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催生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指导,只有不断在文化创新中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业。

在文化传承中践行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人心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让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特色的印记。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守正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必须扎根中国实际、立足当今社会,总结过去、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互动中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一百年来,我们党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们的守正。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社会实际的变革而发展,这就是我们党成功的秘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理论秘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与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人民性与大众化,是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儿女的思想深处。在新时代,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之中,把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基因烙在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让文化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无形力量,把各族儿女团结在一起,筑牢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合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最强音,国风潮、非遗热,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讲好中国的故事,树立中国的形象,传播好中国的声音。




上一条:《贵州日报》刊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佳富老师理论文章《追寻思想光芒 高举精神旗帜》
下一条:《贵州日报》刊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成友理论文章《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